高架桥下的篮球公园、街道乡村的灯光球场、城市地标的商业广场……随着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(简称“浙BA”)赛事的不断深入,全民健身的热潮正以篮球为载体,席卷整个浙江大地。

从篮球赛事到全民健身浪潮

杭州篮球爱好者骆峰表示,“浙BA”开赛后,球友们的参与热情更高了。他所在的球队每周都会举办活动,如今参与人数激增。“看了高水平比赛后,大家都跃跃欲试,想亲自上场体验。”骆峰感慨地说。

与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(“苏超”)等地群众赛事类似,“浙BA”不仅仅是一场比赛,更是一项推动全民健身的行动。作为浙江省规模最大、水平最高的群众篮球赛事,“浙BA”在启动时就明确要求,参赛选手必须具备本地身份,且是未参与过全国职业篮球联赛、中国大学生篮球一级联赛及海外联赛的业余选手,以确保赛事的群众性。

许多参赛者在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,白天可能是老板、职员,但晚上却能在赛场上尽情挥洒汗水。宁波江北队球员何挺就是其中一员。“知道‘浙BA’要开赛时,在欧洲谈生意的我立刻调整了行程,返回家乡投入训练。”他说,“合同可以迟一点签,但为家乡打篮球的机会不可错过。”

同样是斜杠青年的丽水松阳队球员徐敏伟白天忙于公司事务,夜晚则化身为赛场上的“得分王”。他表示,每天利用午休时间锻炼,日积月累练就了精准的投篮技术。这种“工作+篮球”的生活方式成为许多“浙BA”球员的真实写照。

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毛根洪提到,“浙BA”赛事因其群众性、草根性和地方特色,使球迷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得到了充分展现,同时也拉近了社区民众之间的距离。吸引力不仅存在于赛场之内,赛事氛围更辐射至乡镇与村庄,让“县BA”“村BA”“楼BA”等相关赛事形成了连锁效应。

值得注意的是,“浙BA”在赛事进行时就创造了罕见的“长尾效应”。不仅作为头部赛事吸引了大量关注,还引导着民间的小型赛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从街头到乡村,篮球的热度迅速传播。这种头部赛事与底层活动的联动效应,彰显了“浙BA”的广泛社会影响力。

以杭州武林广场为例,每周五至周日,街头篮球争霸赛吸引了无数市民驻足观看。这项以楼宇为单位的比赛,其汇聚了商业氛围与日常生活气息,既体现了现代都市的活力,又增添了社区互动的意义,被亲切地称为“楼BA”。

“通过篮球赛事,我们希望能够联动市民,提升都市生活的温度和活力。”杭州市拱墅区一位负责人表示,夜间比赛的常态化设立为更多人融入运动健身提供了机会,同时以体育为桥梁推动社区发展。

不仅是城市热闹非凡,浙江乡村的篮球赛事也同样精彩。在安吉县,乡镇与街道纷纷举办“村BA”比赛,这让村民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属感和运动激情。这里的村民争相报名,甚至吸引了许多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回乡参赛。赛事不但让乡村更具活力,还成为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。

“浙BA”赛事不仅点燃了场馆内的激情,还影响了场馆外的生活。球员的拼搏精神与观众的热情助威交织,篮球运动正悄然融入寻常百姓的日常。今年,浙江省篮球场数量达到5.5万个,总面积超过3271万平方米,居全国领先地位;此外,参与体育锻炼的覆盖率比重及国民体质合格率的高位运行,也昭示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深入人心。

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院长李启迪认为,“浙BA”的火爆并非偶然现象。浙江省多年推行全民健身政策,从亚运场馆的开放到机关企业体育设施的共享,从灯光球场的布局到“15分钟健身圈”的完善,已然构建了多层次的体育健康服务体系,让运动成为一种生活常态。

从篮球赛事到全民健身浪潮

他总结道,“‘浙BA’就像是一把催化民间体育热情的钥匙,凭借草根特质和浓厚的地方文化,激发出藏于人们心底的运动愿望,并提升了浙江人民的整体健康水平。”